麻疹
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发热、上呼吸道炎症(咳嗽、流涕)、结膜炎、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。本病传染性
强,发病高峰为春夏之交,易并发肺炎。麻疹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的患儿和带病毒者,可通过喷嚏、咳嗽、说话等由飞沫传播。麻疹患儿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
性。
一、症状
麻疹一般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,随后会出现发热,在发热的同时出现咳嗽、流涕、咽部充血等症状,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。在发热后3~4天出皮疹,体温可增至40~
40.5℃ 。皮疹先出现于耳后、发际、颈部,逐渐蔓延至额面、躯干及四肢,至手脚心为止。呈玫瑰色斑丘疹,继而色加深呈暗红,可融合成片,疹间可见正常皮肤,无瘙痒。
出疹3~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,疹退后,7~10天痊愈。
40
出疹3~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,疹退后,7~10天痊愈。
二、调护
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,注意温度和湿度。保持宝宝眼、鼻、口腔和耳的清洁,避免强光刺激,补充足量的水分。在出疹期体温不超过40℃ 时一般不退热。补充维生素A有利
于疾病的恢复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于疾病的恢复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四、预防
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。可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,初种年龄为出生后8个月,7岁时加强一次。在接触麻疹患者2天内接种疫苗,仍能预防发病
或减轻病情。
或减轻病情。
水痘
水痘的病原体为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,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,经口、鼻通侵入人体,为接触和飞沫传播。易感儿接触水痘患儿后,几乎均可患病,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,偶尔
可累及内脏。
可累及内脏。
一、症状
潜伏期多为2周左右,前驱期仅1天,表现为发热、食欲不振等。次日出现皮疹,初起于躯干部,继而扩散至面部及四肢,四肢末端稀少,呈向心性分布,是水痘皮疹的特征
之一。开始为红色斑丘疹,数小时后变为椭圆形水滴样小水疱,周围有红晕。约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,此时水疱易破溃,2~3天后迅速结痂。此时皮疹又陆续分批出
现,瘙痒感较重。
之一。开始为红色斑丘疹,数小时后变为椭圆形水滴样小水疱,周围有红晕。约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,此时水疱易破溃,2~3天后迅速结痂。此时皮疹又陆续分批出
现,瘙痒感较重。
二、调护
对出水痘的患儿应加强护理,供给足够的水分和易消化食物;剪短患儿指甲、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自己;勤换内衣,消毒水洗浴,减少继发感染。无环鸟苷是首选的抗水痘
病毒药物,治疗越早越好,一般应在皮疹出现48小时以内开始。不能给水痘患儿使用激素类药物,以免病情加重。
病毒药物,治疗越早越好,一般应在皮疹出现48小时以内开始。不能给水痘患儿使用激素类药物,以免病情加重。
三、预防
控制传染源,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。可以使用减毒活疫苗,接触水痘患儿后立即应用,保护率可达85%~95%。对于新生儿,如果其母亲是水痘患者,应注射水
痘—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,可起到预防作用。
痘—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,可起到预防作用。